公告»

古建筑

玉皇殿前沙河历沧桑

:燕赵晚  :安春  :2014-2-27

    文庙和玉皇殿都在承安镇,这是老县城留下来的仅有的两处遗存。承安镇作为历史上的县治所在地,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,直1958年县治才移到今天这个位置。而一说承安镇,就必须溯源新乐的历史由来。与石家庄许多地方一样,新乐这块土地,原为白狄族聚居地,在春秋战国时期,曾先后隶属于鲜虞、晋、中山、赵。汉景帝二年(公元155年),置新市县,属中山国。这块地方即属新市县管辖。新市县的治所,一般认为在今天正定新城铺。一百多年以后的汉成帝建始十四年(公元29年),在新城铺的北边,又一座城兴起,这就是中山孝王所建的西乐城。老县志记载冯昭仪随王就国,(中山孝王)为母建宫于乐里,在西乡,因呼为西乐城 

    在什么地方?一般认为在今天新乐的城西村。因为有了西乐城的存在,新莽时期曾改新市。但此后大部分时间,这里依然属于新市县,直到隋文帝开皇十六年596年),析新市,置新乐县,治西乐。我想,之所以取,应该是西中各取一个字 

    显然,新乐能够单独设县,与西乐城的兴起是直接相关的。而当年住在西乐城的人物冯昭仪,更是大有来历。中山孝王的母亲冯媛(初封婕妤,后被封为昭仪),堪称古代奇女子。史书记载,建昭元年(公元38年),汉元帝前往虎圈,观赏野兽搏斗,妃嫔们都在座奉陪。一只熊突然跳出圈外,攀着栏杆想上殿堂。汉元帝左右的侍从、贵族,都惊慌逃命。只有冯媛,一直向前走,站着挡住熊。左右侍从赶忙将熊杀死。汉元帝问冯媛人人恐惧,你为什么上前阻挡冯媛说猛兽凶性发作,只要抓着一个人,就会停止攻击,我恐怕它直扑陛下的座位,所以以身阻挡它汉元帝感激嗟叹,对冯媛倍加敬重。此事后人多有赞咏,清代一位叫金廷标的画家画了一幅《婕妤挡熊图》,如今藏在故宫博物院 

    挺身挡熊的第二年,汉元帝封冯媛的儿子刘兴为信都王,并封冯媛为昭仪。大约在元帝去世六七年之后,冯昭仪随儿子到封国居住。公元23年,刘兴改封为中山王,冯昭仪随其前往中山,称为中山太后。刘兴在乐里大造宫殿,奉养母亲,这人应当是十分孝顺,因为他死后谥。而他的孝行之一,大概就体现在为母建造西乐城这件事上 

    曾经,刘兴也有可能当太子并进而登基,有大臣商朝兄终弟的旧事,劝没有儿子的汉成帝立刘兴为储君,但汉成帝认为刘兴没有才干,又是兄弟,他若即位,自己就不能入太庙,于是立了定陶王刘欣为太子。但为了安慰中山王,汉成帝又封刘兴的舅舅冯参为宜乡侯,并增加刘兴万户的食邑 

    尽管做不了皇太后,但儿子孝顺,自己在西乐城养老,按理说日子也是平静祥和的。但冯昭仪当年挺身挡熊的勇敢,却为她悄悄埋下遭人嫉恨的祸根。本来傅昭仪受宠,冯媛因救主有功,得封昭仪,与傅平起平坐,傅从此与她产生隔阂30多年以后,傅昭仪终于等来了机会。冯昭仪的孙子刘衎有病,汉哀帝派中郎谒者张由带医生前往治病,那张由擅自离岗,被尚书斥责,因恐惧,就编瞎话说冯媛诅咒汉哀帝与傅太后(即傅昭仪)。傅太后抓住这线,逮捕监禁冯媛的亲眷及中山国官吏一百余人。起初得不到供词,史立等官员迎合太后旨意,刑讯逼供,致死数十人,后来得到一些来自巫师和医生的供词。但责问冯媛时,冯媛不承认。史立说熊跑到殿上的时候多么勇敢啊,现在怎么害怕了冯媛回来后对左右侍者说这是宫中的话,前朝的旧事,官吏们如何能知道?这是要陷害我的明证于是服毒自杀。冯媛死后,按诸侯王太后的礼仪下葬,但她的亲眷等被牵连的人,有的自杀,有的被处以死刑 

    清人赵文濂曾作《西乐城》诗遗迹犹存西乐城,孝王纯孝素知名。婕妤虎圈当熊立,翼子差酬救主情(翼助子孙或覆翼慈爱),当是指刘兴被封中山王、享食邑万户之事。可惜这只是一时之荣,最终,一个勇敢而忠诚的女人,死在了一个狭隘而狠毒的女人手中 

    古城遗:文庙与玉皇殿 

    西乐城与承安镇的文庙及玉皇殿有什么关系呢?可能没有关系,因为根据县志记载,唐肃宗至德元年即公756年,郭子仪、李光弼与史思明战于九门乡民屯结为营而,在承安镇修筑城池,这是承安镇作为县城的开端。但当地学者李富勤经过一番考证,认为西乐城不在城西村,就在承安镇,自新乐建县时起,承安镇就是县治所在地,至于乡民屯结为营修城墙,不过是修筑和加固罢了,并非荒野上新建。如果按这种说法,则冯昭仪晚年的故事,当是发生在承安镇这里了。



玉皇殿前沙河历沧桑

:燕赵晚  :安春  :2014-2-27

 

    存在了一千多年的老县城,过去也是各种基础设施齐备。据光绪本县志记载,旧城为砖石结构,城围近四里,墙高三丈,建有东南两门,南门,取景仰伏羲之意,东门,取东望唐尧(相传尧帝出生于保定唐县)之意。城内北侧,县衙和城隍庙东西并立。隔一条东西向大街,南边文庙占据主要位置,文庙西侧还有书院。其他诸如督捕厅、西乐驿等官方机构,及老母堂、大寺等公共设施,整齐有序地分布在城内。如今,古城墙及县衙等大部分古建筑已经不存,只剩下文庙和玉皇殿这两处保存至今 

    现在的承安镇中学校园,就是当年的文庙所在地。操场北侧,一座气势恢宏的古建筑老远就能看见:面阔五间、进深三间,歇山布瓦顶,前有宽大月台,这些都是文庙大成殿的制式。新乐文庙大成殿,虽说不上有什么属于自己的特点,但站在这类建筑之前,会产生一种共同的感觉:建筑的高大加上月台的宽大,衬托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 

    据万历本老县志《新乐重建儒学记》载“…旧有学在县治之左,肇建于唐末,五代时废,宋大观中再建,元季毁于兵燹。国朝洪武三年,知县郭养恭重建立之,洪武三十五年又废,至永乐丙申岁,知县王瑛重建于旧址此后,文庙又经过数次修葺、增建,规模设施齐备。如今,文庙的一系列建筑,只剩下大成殿和它后边的崇圣祠。与大成殿比起来,面阔三间、进深一间的崇圣祠规模上显得小多了,且前无月台,两边又被现代建筑包围,气势上较大成殿不能相比 

    漫步大成殿周围,残碑、柱础等遗物散放在月台两边的地上,那些精雕细刻的花纹,至今还在讲述当年人们建文庙时的虔诚。古人对于修庙的虔诚,或多或少传承到今天,于是承安镇上新乐二中校园里的火神庙建筑群,得以在近些年复建。从二中校门走进去,南边两座教学楼之间,一片高台建筑古香古色,这就是火神庙建筑群。其中,建在最高处、面阔三间、进深两间的玉皇殿,为元代遗存 

    据新乐文管所考证,玉皇殿始建于唐贞观年间,宋元都有修葺和扩建,到清代,这里已发展成一个以玉皇殿为主体,左右有诸多殿宇、戏台,群墙(即围墙)一百丈有余的道教建筑群。建国初期,利用古庙群作为新乐县中学,期间拆毁诸多古庙,1985年设立县文管所时,仅剩玉皇殿和山门1996年新乐市政府拨款对玉皇殿进行抢险加固修复。又有民间人士多方募资,在原址复建了火神庙等配殿,这里又显现出建筑群的规模 

    比玉皇殿更古老的,是它坐落的高台。根据郭沫若主编的《中国史稿地图集》,以及《石家庄历史文化精华》、《定州州志》、《正定府志》、《新乐县志》等史料,定州、石家庄一带原是少数民族(戎狄之人)聚居地,东周时期各部族之间战争频繁,公元414年,中山武公复国,定都于顾(在今定州),为防御南部(车氐)国、邢国等入侵,以大沙河作天然屏障,于南北交通要道之侧集土筑台,屯兵把守,这就是玉皇殿所在高台的来历 

    玉皇殿建筑群的正前方,就是沙河故道。而承安镇东侧,正是古时南北向官马大道通过地。这大道与向东南流去的沙河在县城南关交汇,构成水陆交通枢纽,鲜虞古渡、沙河晚渡、鲜虞亭等相关名胜及建筑多次出现在老县志中。如今沙河干涸多年,渡口不存1978年在新乐火车站广场复建鲜虞亭,显然更多是出于纪念意义 

    三卷殿独具风 

    离开老县城这个遗存较为集中的中心区域,往南走到彭家庄乡,这里有一处建于清代的清真古寺,其建筑特点别具一格。在彭家庄村中部、南北向主街的西侧,清真古寺坐西朝东,三进院落。最里边的一进院,是古建筑集中区。首先说这进院子的垂花门楼,据文管所统计,新乐的清代垂花门仅此一座。进入门内,南北各有一座面阔三间的青砖灰瓦建筑,为南、北讲堂,亦是清代遗存。院子正中,一棵百年古槐树粗数围,高约三丈,春夏秋三季树冠覆盖整个大院,郁郁葱葱,衬托着寺的古老和院子的幽深。在古槐的西边,就是整个清真寺的主体建筑:礼拜大殿 

    根据外围观察再加上研究资料,我好不容易弄懂了它的建筑结构。原来,这三卷殿式样,勾连的一种做法,前廊为悬山卷棚顶(卷棚顶即没有正脊,两坡屋顶最高处为弧形自然过渡),中大殿为悬山五脊顶(有正脊),后窑殿与前廊相似,结构大于前廊,小于中殿。从外观看,好像是三座大殿,但里边是一体的。殿与殿之间的勾连搭处做成天沟,以利排流雨水 

    三卷殿的殿顶各不相同,前廊卷棚顶,中大殿悬山顶,后窑殿虽然也是卷棚顶,但在正中间突起一座望月楼。做法是殿内正中一间施柱较高,直通殿顶,与望月楼合为一体。望月楼正方形,四角攒尖宝顶,是整个建筑群的制高点。古建筑业内人士将彭家庄清真寺的建筑风格定义中国混合,如大殿各脊均饰以花草脊饰件,与中国其他建筑以不同形式的脊兽做装饰明显不同,具有鲜明特色 

    彭家庄清真寺最初建于唐。根据新乐文物档案记载,相传唐至德元年(公756年)二月,李光弼率蕃汉步骑平叛安禄山,有吴、马、杨三姓回教徒随军到本地留住。他们与原有汉民彭姓友好相处,那时立寺,三间土房。到了明洪武元年,徐达、常遇春率军北征,胜利班师回朝时,在此村安下营头(即主营),其余十二个安在了定州,为营下,内一溜十三。徐、常得知彭家庄是回民居住村落后非常高兴,回朝奏明洪武皇帝,下令将村名改西大(俗),归定州管辖,并拨款大规模修建清真寺,增建殿宇房11间。那时的大殿规模为三间、砖瓦土木结构。清乾隆三十二年重修。清嘉庆二十五年时,皇帝赐给木制万岁楼一座。这是用木头仿制的悬山卷棚顶、带前廊结构的缩,其造型别致,雕刻精细,里边供奉牌位,上当今皇帝万岁万万。这一珍贵的历史文物一直保存到了今天。此外,清真寺内还有龙架、清代家具等遗存,据文管所统计,这几件清代家具是新乐境内现存最早的实用家具 

    传五龙治水视涌泉不 

    除了文庙、玉皇殿、清真寺,新乐第四古建筑,是位于伏羲台北边约三里地的中同村龙王庙。它就在中同涌泉池的北侧。坐北朝南,面阔三间、进深两间,小式硬山顶,青砖灰瓦,这座明代的建筑有点破旧,庙顶脊饰残缺不全,部分墙体有裂纹,里边的装修也改变了原来的制式,不过大木结构没有变动。庙前的涌泉池水面冻结,池边的树木只剩灰色的枝桠,不过,白色冰面上依然有零零落落的残荷柄,一些枯萎的莲蓬头垂向冰面,很像白纸上随意勾画的几点黑色音符,与盛夏相比是另一种回去以后,我将其中一张照片做了电脑桌面 

    据说古人按照伏羲氏以龙纪官治天下之制,在涌泉北侧建龙王庙,为的是把守,以保泉水永流不断。从这里开端的金水河,相传为伏羲氏率众所挖,当地文管所考证说,这是史上最早的人工灌渠。以后历朝历代,多次疏浚、架桥、沿岸修水田。金水河对于当地的意义,远不止观景乘凉,它的保障。据清代新乐知县林华皖所撰《河渠记》载余熟视泉眼,大者如箕,次如盘盂,次如蟹泡,自中同村历何家庄、岗头村、营里及七里铺,官道有石桥修,故水罄折激湍而下,郭村一泓清彻,可鉴柳赤垢与藁城交界之牛村共一赤牛为火,就燥毋为水所湿;牛为土属,以火却水,其保吾土也。自中同涌泉到此,凡四十余畦浚田间水道次第而舒之,以杀水势以享水利,而中同涌泉之水治 

    现在的涌泉池靠的是蓄水,这泉眼地下与沙河相连,沙河有水这里就有水,但沙河早干了好多年。去年伏天上游水库放水,沙河有了点水,但不几天就干了。古时新乐西北有见龙山,中有沙河(又名派河)、郜河二水中分陆地,形成二水中洲的景观,南有金水河、木刀沟,四河从西北流向东南,境内常见水景美色,清人赵文濂曾作《旷览新乐形势怀二首》,其中一首云县城脉起见龙山,城外河流郜派环。河自东南流去远,山从西北抱来弯如今在现代交通跨越山川、平原河流大多干涸的新形势下,这种山环水绕的感觉已经基本消失。


2022年7月27日 17:36